過去對中藥炮制的研究總是局限在單品種研究,可把多種炮制技術進行共性技術研究,這樣不僅可以逐個研究各技術及代表性飲片的炮制原理,還可以闡明各共性炮制技術的科學內涵,建立炮制共性技術和飲片質量的評價標準,同時改進或創制與各技術相應的可控式醫院制劑設備。不僅能更好地為飲片企業和臨床服務,提供質優效確的飲片,同時更有利于保證中醫臨床的療效。
在中藥的炮制過程中,某些藥物的理化性質產生不同程度變化的原理一直是科研攻關的難題之一。在中藥的炮制過程中,有的成分被溶解出來,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轉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其浸出量也有減增等,所有這一切對中藥藥性與療效都有密切關系。因此研究中藥炮制前后理化性質的變化對探討中藥炮制原理具有重大意義。
研究發現,炮制導致毒性降低是毒性成分的質變和量變所致,而炮制增效則是有效成分的量變和質變以及輔料等所致。例如醋炙使毒性成分降低而減毒、制霜加熱使毒性蛋白變性而減毒;多數中藥炮制后有效成分增加而增效,如何首烏、山茱萸等。再如黃柏鹽炙后小檗堿轉化為小檗紅堿而增強抗癌作用、炒炭后可增強內源性和外源性止血作用、酒炙后可增強溶出作用、醋炙可使生物堿成鹽而增加溶出、煅制可使藥材的疏松度而增加溶出等等,均可增強療效。這些原理的闡明都有力地說明了中藥炮制的科學性,為中藥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奠定了理論基礎。